《摆渡人》读后感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摆渡人》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摆渡人》读后感1人们常说天堂或地狱之类,但或许谁也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地狱是什么样子。或是怎样才能进入天堂,抑或怎样避免误入地狱的危险。
这样一个故事。叙述我们的生命终止之后,灵魂去往天堂的旅途。根据我们每个人心像的不同,折射出不同的旅途之路。旅途之中,依然会危险重重,有黑夜里恶魔的袭击,潜在的危险随时可能显现。幸运的是,有相应的摆渡人——护送你走过荒原之路,护送你顺利到达天堂的“家”。
摆渡人会根据从人世间走过来的人的不同背景,不同年龄,幻化成让对方相互可接受的形象。也许因为儿童,幻化成体贴、可爱的圣诞老人;也许因为老人,幻化成相对慈祥的面容;他护送无数的人们,穿过这危险重重的荒原,带人们奔向天堂的“家”。
然而,这个世界上终究还是有好人、坏人之分的。摆渡人可以提前看到从人间过来的人的情况,也许可能会遇到狡猾、自私的人,也许会遇到残暴的人,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无从选择,摆渡来到这里的人到达终点是他的职责,哪怕有时候他并不情愿摆渡某个人,他却不得不履行自己的职责。于是,渐渐地趋于麻木,周而复始,护送完一个人,重奔起点,再护送下一个人。直到遇见了迪伦。
迪伦看似和他摆渡的大多数人一样,却有些特别。面对自己已经死去的现实,她没有沉浸在这样的现实中,黯然伤神、顾影自怜。相反,她选择平静的接受现实。她没有和大多数人一样,把摆渡人当做虚幻的影像,她把他当做“人”看待,同他交流、畅谈;不管是好奇也罢或是其它原因也罢,她会问除此旅途之外的与摆渡人相关的人或事,有时候长时间的一个人,也需要偶尔有人适当的聆听,聆听他的故事,或是聆听他内心的声音。
就这样,两个人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慢慢增进感情。直到那险恶的危险来临,因未能在天黑之前到达安全屋,他们遭到恶魔的不断袭击,在迪伦几乎就要陷入恶魔之手,命丧于荒原之路的时候,崔斯坦全力保护,哪怕自己受多重的伤,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终于,迪伦获救了。崔斯坦却陷入与恶魔的争斗中,一堆堆恶魔不断袭来,撕扯他的衣服、头发,抓挠他的脸,或是重击他、打他,让他几乎无力抵抗。在崔斯坦几乎要命丧荒原之路,无力抵抗的时候,迪伦处于绝望、无助的一声呐喊:“崔斯坦。”这份处于绝望的呼喊,这份对同伴的渴求,终于支撑崔斯坦逃过恶魔之手,顺利到达安全屋,和迪伦汇合、重逢。
两个相依相伴的灵魂,就这样在艰难旅途中,信任、关爱、理解。
一种新的感情在渐渐萌生。
朦胧的爱意。这份朦胧的爱,却又是那么浓重。支撑着两个人,走完剩下的旅途,哪怕即将走完这荒原之路,即将离开这危险重重的荒原,即将要到达天堂的“家”。迪伦不愿意,她不想跨越荒原和天堂的屏障,她想和心爱的摆渡人在一起,哪怕这里危险重重,哪怕这荒原里只是讨厌的重重叠叠的山脉、崎岖的山路。或是时常出现的恶魔,在爱意萌生的那一刻,爱胜过全部,爱给予她全部的能量。只要能和崔斯坦在一起……
然而,现实终归是现实。该来的总要来,总要面对荒原的终点,总要跨越这一段路。情感的萌生,情感的融合。面对终点,夹杂着不舍,夹杂着不愿别离的心境,夹杂着那份渴求。“同我一同走吧,崔斯坦,我们一起走。”这份不舍,这份渴求是那样的热烈,面对这样不断的恳求,崔斯坦不得不暂时答应迪伦,哪怕他知道这是欺骗。但他却不得不编造这样的谎言。只为了让她安然跨越那最后一步,顺利到达天堂。而他还有接下来的路要走……
隔开两个世界的帷幕,一边是迪伦奋力的哭喊,一边是崔斯坦无法改变现实的绝望、无奈、痛苦……一道看似简单的屏障,两个人天各一方……
重回人间
未进天堂之前,谁也不知天堂是什么样子。进了之后,才发现,这里的确是家。他会给你想要的环境,你想要回到小时候,天堂里就会有小时候的街景,让你感觉一切都那么熟悉。温暖的家,有曾经逝去的亲人,在这里等着你,同你相拥,再一次感到亲人之间暖暖的爱。
然而,还沉浸在别离情绪中的迪伦,无暇关心这些,无暇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产生好奇、欣喜。她是如此想念心爱的人,即使已经在不同的世界,在天堂,她首先去的不是心爱的家,她向这里的人要了崔斯单所摆渡的人的名单,她抓着沉沉的书册,吃力地从头翻到尾,一直看到最后。她会想崔斯坦现在到哪里呢?到达安全屋了吗?她一直想。一直想……
终于,当她知道其实可以回去,可以跨越荒原之路和亲爱的人相聚的时候。她是开心的。这里的人,有的时候,熬不过漫长的等待,都在想回去,回去见到曾经熟悉的家人、心爱的人。然而危机四伏的荒原之路,是否真的能回去,这团团疑问,让所有人几乎打消了这个念头。相比可能再次陷入恶魔的手中,可能命丧荒原之路,或者即使跨越荒原之路,也无法回去的现状,大多数人选择止步于此,在此守候、等待。然而,迪伦,想到可能再次见到心爱的人的可能,开心。她想试试,哪怕前路漫漫,一切未知,哪怕她不得不面对未知的险境,哪怕这次没有人贴心守护,她得一个人跨越山脉,穿过湖泊。度过一个又一个困境。她想试试……
重新回到荒原,迪伦是开心的。既然回到荒原,回到共同的环境,就代表有遇见心爱的摆渡人崔斯坦的可能性。她的脚步更快了,她竭力回想来时的路,她竭力的跨过湖泊,穿越沼泽。她在人流中寻找,寻找心爱的人……
当你是那样热切的渴望,当你度过重重险境,依然渴望;我想那份执著,那份坚强,那份渴望,渴求,是会让人感动的。而这份感动终将会是有希望的,终将会幻化成一种可能,再次和心爱的人相见的可能。终于,奇迹发生了……
终于,他们团聚了。惊喜、开心。而这荒原之路,或许也只是暂时,他们在这里遇见、重逢,他们在这里共渡难关,共同经历那些难忘、那些刻骨铭心。他们也终究会迈过这荒原之路,走得更远。在迪伦的带领下,他们向人间走去……
《摆渡人》读后感2“每一个镌刻着爱与善意的灵魂,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摆渡人。”
“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你最终的选择?”
——题记
前几日,我再一次阅读《摆渡人》这套书,其实在很早之前我就读过它,如今再拿起它来,内心依旧感慨万分。
故事开始,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勇敢的踏上了一列火车,去寻找生父,不料突发了事故,当她爬出失事残骸时,却发现世界已变成了一片荒原,仿佛幸存者只有她一个,可她遇见了一位神秘男孩,男孩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迪伦枯燥而平静的生活,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套书一共有三册,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爱,如何去珍惜。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死亡”与“活着”这两个词并没有什么概念,“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 ……此处隐藏5761个字……,一路上,他思路清晰、经验丰富而又勇敢无畏。他在每个日落前保护迪伦进入安全屋,与恶魔搏斗,终于把她安然无恙的送到了分界线,这是崔斯坦对迪伦灵魂的救赎。而之后,逐渐坚强起来的迪伦知道自己真正追寻的是什么,她决定逆着危险重重的荒原回到起点。此时的崔斯坦倒是如同最初的迪伦一般茫然无措,对打破规矩可能带来的恶果充满了恐惧。而这时,迪伦肩负起了返程全部的信念,她不厌其烦地鼓励并宽慰崔斯坦,使他打破了荒原的禁锢。这不仅救赎了自己和崔斯坦的生命,亦是对爱情的救赎!
当他们回到了当初那列火车,为了不再一次失去崔斯坦,她一直紧紧抓着崔斯坦的手,可是进入到错乱不堪,漆黑一片的车厢时,不慎摔倒的迪伦还是松开了崔斯坦的手,再次醒来的迪伦已经躺在了担架上,显然是回到了人间,而她却对松开了崔斯坦的手懊悔不已,心中满是失去崔斯坦的痛苦。被抬出隧道出口,在当初遇到崔斯坦的地方,又是那个熟悉的身影,崔斯坦走过来,紧紧抓住迪伦的手。
迪伦笑了,说到:“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
因为迪伦的需要,所以崔斯坦一直存在和陪伴,陪伴她的灵魂,用最长情的陪伴守护她一生。迪伦是幸运的,因为她有崔斯坦,摆渡了她的灵魂,她的人生。是啊,崔斯坦一直在这里,用不变的承诺,勇往直前的行动,给予她爱、家、救赎。
《摆渡人》读后感5我想,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总会经历一些人,一些事,他们也许只是我们人生中的过客,也许会给我们的人生画上一笔,虽小,却就在那里,不轻不重,却不可忽视。
在一个阳光倾落的夏日午后,蝉鸣声从小区下方茂盛的树上传来,不甚清晰。我看着手机不断变幻的屏幕,忽然看到了“摆渡人”三个字,再一凝神看去,却又消失了。我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但是这三个字我却记住了。他们让我想起了我以前偶然看到的一本书。不过却没有翻开,只是惊鸿一瞥。那时,这本书的名字、封面都吸引了我。现在经过这一次,完全勾起了我心中的念想。于是,我托妈妈在网上帮我买下这本书。经历了4天的漫长等待,我终于等到了这本书。
找寻我爱的书?也许这就是吧。
又要来一次充实而丰盈的心灵旅行了。
我满心欢喜又满含期待地翻开了这本书。我先看了看内容简介,一个简单的介绍,最后一句话却再次加深了我的期待:“这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它令人激愤、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翻到正文内容,一排排字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好像有生命。接着我没有停歇地看完了这本书,已经好久没有这般酣畅淋漓了。这应该是今年迄今为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书了。书中迪伦(女主)和崔斯坦(男主)的感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以至于看到在中间他们分开时的那个场景我甚至落了泪。这是一个比较“玄幻”的小说吧,死亡后的故事,的确很吸引人。可以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和迪伦一起成长。他们一起走寻,一起逃脱恶魔的追杀,一起来到每一座安全屋,在这过程中,他们对彼此渐渐生出了情愫,但是现实迫使他们分开,很残忍。后来迪伦想要重新回到那片荒原和崔斯坦在一起,但是她来到的所谓的“家”那儿知道她的想法的每一个人都劝她算了吧,她没有放弃,她打破了所谓的“天道规则”,迪伦又来到了那片荒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上天被感动了?他们居然真的走到了一起,不可思议地一起来到了人世。最后的“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看的我心口的大石头落了地,也五味杂陈,感动又遗憾。遗憾的是看的我意犹未尽。这是不是所谓的“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迪伦正因为冲破了所谓的“规则”“不可能”,才争取了和崔斯坦在一起的机会。当迪伦知道自己可能会消失时却依然选择寻找崔斯坦,当崔斯坦知道他们这样做有极大的可能不会成功却依然选择和迪伦去那个世界时,不可否认的是我真的很感动和震撼,也许这两个词已经说明不了我的感受,我的文字已不能说出千万分之一。
毫无疑问,这本书已经对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影响可以在大事也可以在小事上表现。我以前是一个比较死板、墨守成规的人,但显然我现在已经开始学会创新,学会不再遵循那些死板的规矩,这让我体验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快乐。我开始勇敢追求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想法。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不是么?我很感激这本书的作者克莱尔,她创造了这本书,我很庆幸我看了这本书,而不是放任它在我的记忆长河中逐渐被湮灭。
谢谢。谢谢克莱尔·麦克福尔,即使你听不到远在另一国家的我小小的感谢。谢谢迪伦和崔斯坦,即使你们不活在我的世界。不胜感激。
谨以此文,表达我对《摆渡人》的感情。复杂而又至真至纯。
《摆渡人》读后感6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题记
轻轻合上书,指尖缓缓划过封皮,心中仍有阵阵悸动,久久不能平复。这是一本集爱、死亡与生存的选择于一体的书,是一本回归人性,引人深思的书,也是一本无法让人轻易放下的书。
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的世界一片混乱,这让她觉得生活被笼罩了一抹灰色。迪伦勇敢地决定去看望未曾谋面的父亲,不幸的是,火车运行中突发交通事故,当迪伦拼命逃出火车时,发现眼前是一片荒原,而她也许是唯一的幸存者。
远处荒原的山坡上坐着一个男孩,是她的摆渡人—崔斯坦,一个年龄与迪伦相仿的,有着金色头发与深邃的钴蓝色眼睛的男孩。迪伦不得不听从他的安排,在荒原上跋涉。途中,崔斯坦告诉了她事实的真相——她是唯一一个遇难的乘客,迪伦坦然接受了现实,这让崔斯坦不禁对这个年轻柔弱的灵魂产生了怜爱与同情。
一路上,他们相知相依,穿荒原,过沼泽,攀高山,从恶魔凶狠的围攻中一次次死里逃生,抵达一个又一个安全屋,越是美好的时光越是以惊人的速度流逝,分别的时刻还是到来了,当迪伦跨过终点边界线后,她的灵魂也来到了天堂,这也意味着与崔斯坦永远的别离,没有崔斯坦的天堂对于迪伦来说只是一座华丽却荒凉的城堡。于是,她不顾灵魂会灰飞烟灭的危险,毅然决定原路返回寻找崔斯坦,在经历各种劫难后两人终于重逢,并一起回到了人间。
在迪伦的灵魂通往天堂的路上,崔斯坦无疑是迪伦的摆渡人。他关心、保护着她,而迪伦从天堂返回荒原后想方设法与崔斯坦重回人间的时候,迪伦似乎又充当了崔斯坦的摆渡人。
是什么让一个曾经怯懦胆小的女孩蜕变成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勇者?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迪伦已经更加勇敢、坚定了。她敢于直面内心的恐惧感,不惧怕困难与艰险,不再退缩,犹豫不决。在这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无疑是崔斯坦。他一路引导着她、安慰着她、帮助着她,开拓了她的视野,让她体验到了未曾有过的感情,使迪伦的灵魂完成了成长与救赎。
生活中有许多细微的人和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你,也许是老师的谆谆教诲,也许是父母的苦口婆心,朋友不经意的问候,与路边流浪小猫小狗深情的对望……不要轻视这些细节,这可能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在冥冥之中向你透漏讯息,这有可能改变你的人生。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愿我们都能摆脱怯懦的囚笼,愿我们在他人的引领下充满希望,信念坚定,愿我们都能遇到灵魂的摆渡人,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其他灵魂的摆渡人。
文档为doc格式